0756-8818851
最新公告:NOTICE
网站公告: 营业中,欢迎您使用威航物流!

新闻中心

News

咨询热线

0756-8818851

总部地址: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南牌坊街北山工业区18号

电话 TEL: 0756-8818851

传真 FAX: 0756-8818851

网址 WEB: http://www.zhweihang.com
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首页-新闻中心-公司公告

深思:准时化正在成为过去,中国能率先重构供应链吗?

发布时间:2022-07-02 07:49:17 点击量:2059

来源/未尽研究(ID:Weijin_Research)


转眼之间,2022年即将过去一半。上半年,企业日子艰难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,是全球的供应链正在变得越发混乱失控。

自从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,全球就出现了供应的短缺,许多企业正常的连续生产已经难保,尤其是那些深嵌入全球产业链的企业,如汽车、芯片、手机等高度依靠准时化生产(Just in Time)的,在设计、生产、物流、配送等各个环节都遭遇过延误和中断。

2022年情况变得更加严峻。俄罗斯和乌克兰地缘冲突升级为战争,加剧了企业的不安全感。新冠病毒在中国多个城市传播,尤其是在跨国公司聚集的上海,无论在封控期间的停工停产,港口公路的处处设卡,还是复工复产过程中供应配套的艰难恢复,准时化生产越来越显得“过时”。

过去40年来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Just in Time,是不是正在变成Just in Case。

准时化生产,最早于1953年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副总裁大野耐一提出。企业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、工序只有在需要的时候,按需要的量生产出产品。这种“零库存”的生产管理方式,可以降低成本、提高生产效率。

日本在 1970 年代遭遇石油危机和美元贬值的冲击,产业开始转型升级,汽车行业推行准时化制造,取得了明显的效益。随着日本汽车在海外攻城略地,准时化生产杀入底特律,也征服了摩托罗拉和IBM这样的美国科技巨头。准时化的生产,1988年被美国汽车企业家John Krafcik提炼为“精益” (Lean)生产方式。Krafcik后来担任过谷歌自动驾驶公司Waymo的CEO。

值提一提的是,Krafcik后来在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精益生产,他调研了世界各地 20 个国家的 90 家工厂,对其生产力和质量进行比较研究,为《改变世界的机器》这本畅销书提供了一手资料和数据,让精益生产这个词从汽车行业出圈,推广到全世界,尤其是亚洲和中国的制造业。

精益生产是过去40年最重要的生产制造方式,而准时化也成为全球化的一个最鲜明的标签。

美国的IBM,学习精益生产,建立起了连续性的生产系统,当时负责IBM的供应链的,正是库克。他后来把一整套的精益生产方式带到了苹果。

库克说库存 “从根本上是邪恶的”,还说“库存就像新鲜的牛奶,没人愿意买变质的。”

库克是精益生产大师,他能让苹果产品每五天周转一次库存,能准确地在全球市场发布、制造和运送数百万部 iPhone,而且几乎没有库存过剩。

苹果所创造的精益奇迹,终于在中国遇到了真正的考验。今年上半年中国疫情多点传播,对苹果第二季度的业绩影响预估达到40亿至80亿美元。


另外一家受到影响的企业是特斯拉,它在上海的超级工厂,去年贡献了公司全球产量近一半,但在上海疫情期间间歇停工和封闭生产,直到两个多月之后才完全恢复产能,开始夜以继日地追补损失的产量。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不同,其动力电池和电机电控等系统,对金属矿物的需求数倍于燃油车。如果全球主要市场在2030-2035年间淘汰内燃机汽车,全球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将进行一次重构。目前中国占据比较有利的位置。但随着欧洲、美国、日本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,供应链的争夺才刚刚开始。美国已经把动力电池及其相关的锂等金属矿物的供应,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。在电动车时代,精益生产还玩得转吗?特斯拉的目标是2030年产2000万辆,为此正在走向垂直一体化,从汽车的芯片、一直到动力电池所需要的金属矿物,都要掌控在自己手里。中国的电动车龙头比亚迪,以垂直一体化进入汽车和电动车制造,它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同时生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和电动车的企业。精益生产已经成为全球标准,不仅仅是丰田、苹果、特斯拉这些先进的制造业,而且国际性的连锁品牌、电子商务等,无不按照精益的方式进行产业链的管理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,精益做得越成功,越全球化,这个生产系统就越脆弱。有一位供应链专家,把精益制造比喻为一艘在岩石上航行的船。水是库存,岩石代表流程和系统。当水位太高时,企业可以轻松航行,但可能会因持有过多的库存而造成浪费。当水位太低时,企业这艘船会撞到岩石上。还可以举一个例子,以精益制造为目标的供应链系统,就像苏伊士运河,平时通行的轮船越大,频率越高,它所创造的效益越高,但这个河道在巨大的货轮面前显得日益狭小,一旦堵上,将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带来巨大冲击。过去40年,是精益生产的黄金时代。但是2022年穿行于一个不安全的世界。这个世界面临着战争、疫情、极端天气。企业要为安全买单、为健康买单、为防灾买单、为可持续买单。精益生产方式,是以外部环境的稳定为条件的,包括和平的国际环境,以及货物、资金、劳动力和信息的自由流动。精益的生产系统,没有冗余,绷得太紧了,而且全球的生产体系联系越来越密切,容易造成系统性风险。一个微小的细节失灵,就有可能成为卡脖子环节。近几年来,供应链成CEO最关心的问题之一,他们首先考虑增加库存。当美国对一部分中国企业断供芯片时,全球企业本能地囤积了数百亿美元的芯片,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的短缺。就连丰田也开始囤货了。据《经济学人》的统计,世界上最大的3000家公司增加的库存,相当于自2019年以来全球GDP的1%。对于企业来说,将不得不牺牲一部分效率,而去考虑供应链的安全。无论是面对战争,还是应对疫情,我们看到决策者正在愿意在效率和安全之间做出平衡,努力寻求一种新的韧性。这种韧性,首先就是增加系统的冗余。跨国企业将会重构其供应链,会加强与现有供应商之产间更加密切的协作,让层层供应商的信息更加透明,或者签署更长期的供应协议;也会分散供应的来源,在地理上尽可能寻找临近的地区或者国家的供应商,在地缘上寻找“友岸外包”的机会。全球化正在转向区域化。企业依然需要精益的管理,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准时化。还以汽车生产为例,电动汽车需要上百种和上千颗芯片。而且目前电动车正变得日益智能化,自动驾驶汽车对供应链的要求将会更高。2021年,仅仅因为缺芯片,全球汽车出货量减少数以千万。汽车的供应链,从动力电池所需要的金属矿物,到MCU和SOC所需要的小小芯片,哪一样缺了都造不出车,或者降低配置。那些全球汽车产业的巨头,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垂直一体化,控制最核心和最有可能卡脖子的产品,有的会自己设计芯片,有的会自己去挖矿。智能制造、工业4.0、工业互联网、数字化工厂……这些技术能帮助企业进行柔性化生产和规模化定制。数字化与智能化程度越高,越能管理好更加不确定、更加复杂的生产系统。它们本质上与精益生产相通,并且提供了技术上可能。中国是世界工厂,也是全球的供应链中心。精益生产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制造水平。逆全球化正处于一个不安全的阶段,但全球围绕精益生产所建立起来的供应链体系,向韧性供应链转型,也需要多年才可能建立。新的机会,孕育在这样一个供应链重构与升级的过程中。规模最大的市场,譬如中国,将会率先在最重要的产业中实现供应链的重构,譬如电动和智能化的汽车。在生产制造方面,全世界的企业,不管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,用的是同一种技术与管理语言。帮助全球先进企业建立供应链的韧性,中国经济的韧性也就加强了。

/未尽研究(ID:Weijin_Research